今年6月,我省民族地区1032所学校的5000个班级各新添了一套教学设备,在他们的英语、语文、藏语课上,这套语音设备用标准的发音带着孩子们一起读单词,读课文。
合作市第三小学的英语教师禄昌荣经过培训,很快就喜欢上了这个“好帮手”。“以前我给孩子们上英语课用的是磁带和录音机,操作起来比较麻烦。”现在好了,一支点读笔在手,禄昌荣只需用它在书本上轻轻一点,这个“好帮手”就会领读单词、课文。
我省正在实施的“畅言智能语音教具推广项目”,目的是通过语音教具的使用,解决一些语言课教师发音不准的问题。同时也是我省借助教育信息化手段,提高民族地区教师教学水平,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具体举措。
教育均衡发展师资是关键
近年来,我省通过推进校舍安全工程、薄弱学校改造等项目,使得农村和民族地区学校办学条件得到了很大的改善。
硬件上去了,但是要提升整体教学质量,好的师资是关键。鉴于此,我省对农村、民族地区教师实行按岗按需招聘,通过严格的招考让更多具备专业素质的教师进入这些地区教学。此外,我省目前正在推进大规模教师培训,通过国家、省、市、县多级培训,让每一位教师都能够有“充电”“补养”的机会。仅2013年,我省就通过“国培计划”“省培计划”以及争取公益基金培训项目等方式,培训教师8.78万人次。
诸多做法的目的,就是让薄弱学校师资力量强起来,从根本上解决学校之间的发展不均衡。
与此同时,我省也在不断尝试用现代化的手段为农村、民族地区的教师教学提供帮助。
2013年秋季开学,我省3142个教学点各添了一套新设备:一个电脑主机、一台液晶电视,教学点老师可以用电脑里的数字教学资源,为学生开齐开全音乐、美术等课程。
今年6月底,5000套智能语音教具又在我省民族地区的5000个班级投入使用。这套系统将帮助民族地区的教师教授英语、藏语、语文等课程,标准的发音、电子化的备课让它成为教师的“好帮手”。
据省电化教育中心主任杨晓健介绍,这套设备由一支点读笔和一个多媒体播放设备组成。教师在上课时只需用点读笔轻点课文,就可以由多媒体设备进行语音教学。“这套设备还有专门的支持网站,教师还可下载更多的教学资源。”
语音教具让民族地区老师轻松教学
从2009年开始,省教育厅先后在玛曲县、卓尼县、天祝县等60余个县区的部分中小学引入“智能语言教具系统”,共在1500多名教师中进行了英语、语文、藏语等学科的示范应用,这一教具受到了试点地区教师的欢迎。
2013年8月,省教育厅提出了“通过智能语音技术促进全省教育均衡发展”的思路,得到了省政府同意并开始论证实施。
今年年初,省财政先期拨款1000万元,在甘南州、临夏州以及武威市的天祝县共11个少数民族市县开始推广“畅言智能语音教具”,以促进民族地区双语教学推广。截至今年6月,我省共为11个县市的5000个班级配发了设备及配套图书。
天祝县宽沟小学的英语老师张淑娟接触到这套教具后,感觉上课轻松了很多。“以前上课领读单词是我最头疼的事情,因为自己发音不够准,担心影响到孩子们。”现在,张淑娟需要领读什么单词或句子,只需用笔一点,就可以发出标准的英文。张淑娟还拓宽教具的应用范围,利用语音合成功能,给图片、实物等贴上识别码,点读笔就可以带着孩子们认识新鲜事物的英语读法。
玛曲县城关九年制学校副校长李满生说:“这套系统用起来很简单,并有复读、带读等功能,可以解决老师因个人语音上的不足而给学生带来的语言学习困惑。”
据省教育厅民族教育处处长王守斌介绍:“目前我省民族地区小学、初中专任教师合格率已基本达到了全省平均水平,但是由于地域、方言等原因,部分从事语言教学的教师存在着发音不准等问题,这一教具的推广恰好弥补了这方面的不足。”
教育信息化助力民族地区教育均衡发展
近年来,我省全力支持民族地区的教育事业发展,教育信息化是其中一项很重要的手段。
据省教育厅科技处处长丁光明介绍:“省教育厅正在通过推进教育信息化的方式,用宽带网络、资源配送等形式,把优质的教育资源带到民族地区孩子的课堂上。”
与全省同步,我省民族地区也正在推进“校校通”“班班通”“人人通”等工程,宽带网络、数字教学资源等高科技手段的介入,让孩子们不出教室就能听到名师讲课。
在去年我省出台的支持甘南州、临夏州教育事业跨越发展的实施方案中,教育信息化也是重要的一部分。
未来几年,我省将积极争取国家和省财政支持,加大对甘南、临夏教育信息化的帮扶力度。计划到2017年,甘南州中小学入网率分别达到85%和70%,临夏州中小学入网率分别达到90%和70%;到2020年,将建成覆盖两个州各级各类学校的教育网络系统,实现教育资源“校校通”“班班通”“人人通”。
省教育厅厅长王嘉毅说:“我们将通过信息化的手段,促进少数民族地区双语教学和艺术类教学发展,全力推进民族地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记者李欣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