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3日,州委书记俞成辉深入合作市勒秀乡调研维护稳定、脱贫攻坚、环境整治、基层党建和生态文明小康村建设工作。
在仁占道村,俞成辉来到老党员娘七合加家里,与老人亲切交谈,询问家庭状况、经济来源、生产生活等情况。当得知老人妻子去世、两个儿子因病离世,自己与孙子在一起生活时,俞成辉勉励他树立信心,保持乐观心态,在党和政府的关心关怀下早日脱贫致富。
坐落在洮河边上的乔吾唐寺院,四面环山、安静祥和。俞成辉详细了解寺院环境卫生整治、基础设施建设、僧人管理等情况,并与寺管会成员座谈。他指出,寺院作为基本的社会单元,要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把信教群众引领好,把环境卫生清洁好,把基础设施建设好,把稳定局面维护好。要发挥好藏传佛教僧人爱国爱教、持戒守法的优良传统,争当以信为本、以戒为师、潜心修学、精进学识、增强修持、修身立德的模范,进一步增强中华民族意识、国家意识、法治意识和公民意识,坚决反对一切分裂势力和分裂破坏行为,自觉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始终与党和政府同心同德、同心同向、同心同行。要利用自身影响力和带动力,走进村里乡间,走进信教群众,引导他们把智慧和力量放到发展生产、改善环境、脱贫攻坚、共奔小康上来。
阿木去乎村是今年正在建设的生态文明小康村。走进村里,随风飘扬的经幡、宽敞干净的村道、整齐别致的民房映入眼帘。俞成辉与村民边走边谈,“你们村地理位置非常好,洮河环绕,交通便利,风景优美,是打造旅游专业村的理想之地。”“我们村建设生态文明小康村以来,群众思想解放了、视野开阔了,都盘算着怎么增加收入、怎么改善生活条件,好多人已经想着要发展旅游业了。”俞成辉叮嘱州市有关负责人,要把发展乡村旅游作为生态文明小康村建设的重要载体,在设计上突出民俗特色,在资金上予以倾斜支持,在项目上重点进行保障,在村子周边植花种草、植绿造绿,把小盆景打造成大风景、把小村落当做大景区来建设,使乔吾塘村成为全州旅游专业样板村。来到贫困户德合拉家中,当得知德合拉女儿因车祸截肢,俞成辉送上了慰问金并勉励孩子要克服困难,好好学习,争取走出大山,实现人生梦想。
随后,俞成辉在勒秀乡政府与市乡干部座谈交流。他强调,市乡两级要紧盯重点任务,扭住关键环节,集中发力,务求实效。一是环境是第一生产力。要扎实做好构建“十大环境”的工作,在农牧村全面实施以电带薪工程,坚决杜绝乱砍乱伐现象,保护好生态植被,呵护好青山绿水,要禁止乱烧乱焚、滥采滥挖等不文明行为,坚决防止火灾事故及其他环境安全问题,努力在抢占绿色崛起制高点、打造环境革命升级版上迈出新步伐、取得新突破。二是绿色是第一发展力。要充分利用退耕还林还草等奖补政策,把生态保护好、修复好、建设好,走生态路、吃生态饭,让绿色成为未来希望、成为增长后劲、成为发展动力,让各族群众共享生态红利。三是产业是第一支撑力。要充分发挥勒秀乡洮河穿流而过、森林覆盖率大、民俗风情浓郁、距离市区较近等优势,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产业,培育壮大特色经济,切实把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经济优势。四是脱贫是第一奋发力。要聚焦贫困村、贫困户的实际,因情施策、因地制宜,集中发力、精准滴灌,用务实管用的措施、脚踏实地的作风推进脱贫攻坚。五是稳定是第一向心力。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要把维护稳定作为第一责任,进一步强化“十户联防”和网格化管理,把稳定工作抓得深而又深、细而又细、实而又实。六是人心是第一凝聚力。要运用好群众工作这个大法宝,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解群众之所困,多做顺民意、暖人心的事,沉下心、俯下身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七是小康是第一爆破力。要把生态文明小康村建设当做实现全面小康的重要抓手,规划上要立足长远、突出特色,特别是要把“人畜分离”当做改善人居环境的基本要求,全面实施改厕、改灶工程,推进贫困村的基础设施建设,尽快补齐短板,使广大农牧民的生活习惯、生产方式发生革命性变革。八是党建是第一保障力。要紧扣“七项重点任务”,着力夯实基层基础,不断巩固党在甘南藏区的执政根基。要全面做好村“两委”班子换届工作,真正让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人挑大梁、担重担,带领大家脱贫致富、奔向小康。他还叮嘱乡镇干部,基层是成就人生梦想的起飞点,施展才华能力的大舞台,是励炼意志品格的大熔炉,乡镇班子一定要教育引导干部加强学习,营造文化氛围,丰富精神生活,使他们能在基层安心工作生活。
副州长、合作市委书记刘永革,州委办公室、州扶贫办主要负责人陪同调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