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州政府要闻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新闻中心 >> 州政府要闻
甘南:民族文化大放异彩
发布日期:2014-03-20 作者: 来源:甘南日报
    神秘优雅的拉卜楞寺佛殿音乐“道得尔”,走出寺院,走向世界;活跃在甘南草原的“南木特”戏班子,让古老藏戏重获新生;尘封的古籍得到整理,多姿的民族舞蹈得以传承,民族民间文化在甘南州再一次散发出迷人的芳香。
    文化是中华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是国家综合实力竞争的重要因素。近年来,我州围绕推动文化事业大发展大繁荣这一主题,大力实施“文化撑州”战略,按照确定的发展思路和发展布局,以落实文化惠民政策,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基本精神文化需求为己任,结合州情实际,全力实施好民族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民族文化大放异彩。
镜头一:正月大法会
    每年的拉卜楞寺正月大法会,都会吸引来自青海、四川、内蒙古等地以及国外游客数万人观光旅游。
    采访期间,记者遇到来自美国休斯敦的职业画家连城。他说,每隔一段时间都会来夏河采风,这次是和中国的一些画家朋友、老师一同相约而来。
    谈起甘南的变化,连城很是感慨。他说,曾多次来甘南采风,感觉城市发展很快,这个城市融合了传统的民族特色和现代元素,有着别样的风情。
镜头二:“南木特”藏戏
    “南木特”藏戏,也称安多藏戏,是藏戏现存戏曲剧种最为古老的剧种之一,是见证藏民族文化传统的“活标本”。“南木特”系藏语音译,是传记、故事之意。顾名思义,“南木特”藏戏是以历史人物的传记,或者以民间传奇人物、民族英雄的故事为素材,具有生动情节、完整结构的一种戏曲艺术表演形式。它同时综合传统寺院法舞和民间歌舞艺术,构成了有说有唱,有歌有舞,有完整结构和故事情节的戏曲形式。
    碌曲县双岔乡二地村“南木特”藏戏演出已有34年的历史,一直在民间农牧民群众中不断延续和流传,从未间断。但由于活动范围小,缺乏资金和道具,演员缺乏,演出形不成规模,制约了藏戏的传承和发展。经过多方努力,双岔乡二地村被正式命名为我州首个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传承保护基地,“南木特”藏戏也被正式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为它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镜头三:唐卡艺术
    唐卡是藏族特有的一种绘画艺术形式,题材广泛,内容涉及藏族的历史、政治、文化和社会等领域。甘南藏族“唐卡”画的构图极为别致,在很小的画面中,上有天堂、中有人间、下有地界,还可以把情节众多、连续性强的故事,巧妙地利用变形的山石、祥云、花卉等构成连续图案,将情节自然分割开来,使它形成一幅既独立又连贯的生动有趣的传奇故事画面。它不仅具有鲜明的民族特点、浓郁的宗教色彩和独特的艺术风格,还对研究藏民族民间和宗教艺术均有一定的社会价值和学术价值,同时具有观赏和收藏的价值。
    走进夏河县城尕寺沟口摩尼宝唐卡艺术中心,看到画师桑旦领着几位技艺精湛的画师,正在绘制唐卡。
    “我们有来自甘肃、青海、四川等地的画师和学徒,每天进行8个小时的创作,题材包括藏传佛教经典、藏文化史诗、历史故事等。”桑旦说。
    明亮的画室里,画师们仔细地在唐卡上描绘着。桑旦说,一幅完整的唐卡作品至少需要六七个人花三个多月的时间进行轮番加工才能完成,仅最后一项润色工作就需要整整三天。
    2008年6月,唐卡入选国家级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博大精深的藏传佛教文化和绚丽的民族民间艺术也随之被带到了全国,乃至世界各地,在弘扬和传承传统艺术,宣传和推介民族文化等方面产生了积极影响。
    今天的甘南,正以前所未有的发展速度,向着实现跨越发展和长治久安、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迈进;今天的甘南,已成为海内外客商投资兴业的热土,成为西部乃至全国极具发展潜力的地区,正以朝气蓬勃的姿态走向世界。(记者 马保真)

上一条:甘南州有条不紊开展春耕备耕
下一条:临潭举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活动

手机扫描直接查看文章